长春疫情下的春节,坚守与温情中的别样年味

admin 50 2025-07-31 01:15:01


2022年的春节,对长春人而言注定难忘,当万家团圆的节日遇上突如其来的疫情,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封控管理、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疫情阴影下的春节少了往日的喧嚣,却多了一份众志成城的坚韧与守望相助的温情,这场特殊时期的春节,既是长春人民与病毒的战斗,也是一次对城市精神与人性光辉的深刻诠释。


疫情突袭:春节前的紧张备战
1月24日,长春通报首例奥密克戎本土病例,恰逢春运高峰,疫情迅速蔓延,政府连夜启动应急响应,划定中高风险区,关闭非必要公共场所,原本张灯结彩的街道骤然冷清,年货市场被防疫帐篷取代。
“前一天还在买对联,第二天就收到居家通知。”市民王女士回忆道,许多在外务工人员被迫就地过年,社区工作者24小时轮班值守,流调电话成了特殊的“拜年方式”,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阻击战,让长春的春节筹备转向了另一条战线。


隔离中的年味:云端团圆与邻里暖流
尽管物理空间被隔离,长春人却用智慧重构了年味。

  • 云端守岁:年轻人教会老人使用视频通话,家族微信群里的红包雨弥补了缺席的团聚,有家庭甚至通过直播同步吃年夜饭,“隔空干杯”成为新民俗。
  • 邻里互助:封闭小区里,居民自发组织“以物换物”群,用一棵白菜换两斤土豆,用一瓶酱油换几颗鸡蛋,志愿者李大哥说:“谁家缺葱姜蒜,在群里喊一声,十分钟就能挂到门把手上。”
  • 特别的年夜饭:隔离酒店为滞留旅客送上饺子套餐,包装盒上手写着“长春就是你的家”;社区干部为独居老人送去热乎的盒饭,附赠手写福字。

这些碎片化的温暖,拼凑出一个充满韧性的春节图景。

长春疫情下的春节,坚守与温情中的别样年味


战疫一线的“新年钟声”
当除夕夜的烟花在远处绽放时,长春防疫一线正灯火通明:

  • 白衣逆行:医护人员在零下20℃的严寒中持续采样,面屏上的冰霜结成了“抗疫勋章”,一名护士在防护服背后写下“闺女别怕,妈妈在救人”,这句话被拍下后全网刷屏。
  • 志愿者的坚守:大学生刘洋主动报名转运密接者,除夕夜只能在车上吃泡面当年夜饭,他笑称:“这辈子最难忘的春晚,是手机里断断续续的音频版。”
  • 保障生命线:供水、供电、供热部门组成“铁三角”,24小时待命确保民生,一位抢修工人说:“管道冻裂了可以修,老百姓的心不能凉。”

这些身影用行动诠释了“团圆”的另一种含义——守护更多人的平安。


冬去春来:疫情后的思考与启示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长春疫情逐步受控,但这场特殊春节留下的启示深远:

长春疫情下的春节,坚守与温情中的别样年味

  1. 城市治理的“温度”:政府开通“急难愁盼”热线,为孕妇、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证明刚性防疫需与柔性管理结合。
  2. 市井烟火气的可贵:网友感慨“原来堵车也是幸福”,重新审视平凡生活的珍贵。
  3. 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商家自发为志愿者送暖贴,出租车组成“爱心车队”,印证了危机中凝聚的城市认同。

正如长春网友在微博所写:“我们没有冰墩墩,但有的是滚烫的心。”



当春城的冰雪开始消融,这段疫情下的春节记忆终将化作城市年鉴里特殊的一页,它记录的不只是口罩上的呵气、核酸检测的长队,更是一个个普通人在困境中传递的微光,这些微光汇聚成星河,照亮了通往春天的路,或许未来某天,长春人会指着南湖公园重新熙攘的人群,对后代说起:“那年的饺子,是带着消毒水味的,但吃得最香。”

(全文共计约920字)

长春疫情下的春节,坚守与温情中的别样年味


:文中数据与事例参考2022年初长春疫情公开报道,细节描写基于典型场景文学化重构。

上一篇:长春疫情反弹,防控升级下的挑战与应对
下一篇:湖北省疫情官网西宁最新消息/湖北省疫情报告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