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疫情期间:河南郑州疫情期间发生的大事
57
2025-08-22
在石家庄市东南部的西京北村,一位村书记的日常工作缩影正在成为观察中国基层治理的微观窗口,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委会的国旗旗杆上时,书记办公室的灯早已亮起,桌上摊开着城中村改造规划图、集体经济股份改制方案和村民矛盾纠纷调解记录——这三份文件恰好构成了当代中国村治精英的权责三重奏,西京北村的治理实践不仅是一个村庄的独立叙事,更是理解乡土中国向城镇化转型的密码本。
西京北村书记的职权范围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村官”,随着石家庄市城镇化进程加速,这个毗邻市区的村庄正处于从传统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型的过渡带,书记需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集体资产的“CEO”、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村民利益的“守护者”,这种角色复合体正是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变革的生动体现——在行政科层制与村民自治的交叉地带,村书记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关键节点。
在集体经济转型领域,西京北村书记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依赖土地承包费的村集体,如今必须发展物业租赁、股权投资等新型经营模式,一组调研数据显示,该村集体资产从2015年的2000余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亿元,但村民股东的分红诉求与再投资需求形成的张力日益凸显,书记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解释发展规划时,既要展现企业家的魄力,又要保持当家人的审慎,这种平衡艺术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课题。
征地拆迁这场大考中,西京北村书记的治理智慧得到极致展现,当推土机驶入村庄边缘时,书记办公室变成了矛盾调解中心,这里有执着于祖宅风水的老人,有盘算补偿面积的年轻人,有窥探商机的外来投资者,书记的工作笔记记录着这样的数据:2021-2023年间处理拆迁纠纷87起,成功调解79起,调解成功率90.8%,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套融合法理情的地方性知识——他既熟稔《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又懂得如何用乡规民约化解僵局。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同样令人玩味,西京北村每月举行的民主议事会上,书记需要引导讨论却避免被指责“一言堂”,会议记录显示,2023年审议的42项议题中,有9项遭到实质性修改,3项被否决,这种看似“削弱权威”的程序,反而强化了决策的合法性,当村民通过微信群直接监督村务公开时,传统威权型领导模式正在向协商型治理转变,这个过程恰好印证了吉登斯所谓“对话民主”在基层的萌芽。
西京北村的治理变迁映射出中国基层政治生态的深层变革,村书记不再是简单的政策传声筒,而是需要具备经济决策能力、法律素养、矛盾调解技术的专业治理者,他们行走在传统乡土伦理与现代法理秩序之间,平衡着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这个岗位既承受着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又面对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成为观察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最佳观测点。
透过石家庄西京北村书记的日常政治实践,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微缩景观,这里的每项决策都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每次创新都蕴含着制度变迁的基因,在城镇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村书记这类基层治理者实际上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乡土性——既保留共同体生活的温度,又接纳现代文明的规则,他们的探索或许正在悄悄回答一个更大问题:当代中国如何在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西京北村的故事远未结束,正如中国基层治理的变革始终处于进行时,村书记办公室那盏常亮的灯,照亮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前行之路,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治理智慧与制度创新。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