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中小学生什么时候开学?:南昌市几号开学
3
2025-08-29
五月的广州,木棉花絮飞舞,本应是高校学子备战期末的忙碌时节,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让这座南方大都市的大学校园提前迎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暑假”,核酸检测、封闭管理、线上授课、紧急离校——这些关键词构成了2022年广州大学生们的特殊集体记忆。
五月中旬,广州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主要集中在荔湾等区域,随着疫情发展,多所高校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课堂教学转为线上,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调整教学安排的通知,期末考试或提前或转为线上,学生宿舍区实行严格的出入管理。
“前一天还在教室里上课,第二天就收到通知全部改为网课。”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张回忆道,“校园里突然安静了许多,大家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许多学生感到措手不及,但也表示理解与支持。
随着学期提前结束,大学生返乡潮提前到来,各高校纷纷制定“错峰离校”方案,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校园,为确保学生安全返乡,广州多所高校采取了包车送站、核酸检测上门服务等举措。
华南理工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核酸检测服务,48小时内有效检测结果成为学生们返乡的“通行证”,广州大学则为学生准备了防疫物资包,包括口罩、消毒湿巾和防疫指南,这些贴心举措缓解了学生们返乡途中的焦虑。
“学校包车直接送我们到广州南站,避免了中途转乘公交地铁的风险。”准备返回广西老家的小李告诉记者,“车上每个人都保持着安全距离,全程佩戴口罩,司机也会定时对车辆进行消毒。”
并非所有学生都选择了返乡,部分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为避免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主动选择留在学校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广州医科大学来自佛山的陈同学表示:“虽然很想家,但考虑到家乡的防疫压力,我决定暂时不回去,学校为我们留校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辅导员也经常关心我们的情况。”
各高校为留校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保障,食堂保持开放,实行分时就餐;图书馆和自习室限制人数开放;心理健康中心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这个特殊的“暑假”,校园里虽然冷清,却依然有序而温暖。
疫情期间,广州高校全面转入线上教学模式,教师们迅速适应直播授课平台,学生们也逐渐习惯了云端学习的新形式。
“线上考试其实比想象中严格。”参加了线上期末考的暨南大学王同学说,“摄像头全程开启,老师在线监考,系统还会识别异常行为。”这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既保证了学术评价的公平性,又确保了防疫安全。
不少教师还在课程中融入了疫情防控的相关内容,将公共卫生危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流行病学课程中,结合广州本次疫情发展,讲解病毒传播链调查方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广州高校学子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多所高校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织了一批学生志愿者,协助进行体温检测、秩序维护和信息登记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为校园防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志愿者小刘说。
还有一些大学生利用专业特长参与抗疫,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创作了一系列防疫宣传漫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协助整理疫情数据;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开发了便捷的健康申报小程序,这些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因疫情而提前到来的暑假,给广州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同于往常的体验和思考,许多学生表示,这段特殊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正常的校园生活,也更深刻理解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这次疫情让我认识到,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是紧密相连的。”广州大学大二学生小陈感慨道,“每次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对于高校管理而言,这次疫情也是一次应急能力的大考,各高校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将为未来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宝贵参考。
随着广州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大学生们陆续安全返乡,这个特殊的假期,将成为他们大学生涯中难忘的一页。
疫情终将过去,而这段经历所带来的思考与成长,将会长久地留存在学子们的心中,当九月阳光再次洒满珠江两岸,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大学生们将重返校园,继续他们的求学之路,而这次疫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广州高校学子们用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担当,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故事,他们的假期,因疫情而特殊;他们的青春,因经历而丰盈。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