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场恢复营业了吗/郑州商场恢复营业了吗今天】
38
2025-08-18
站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望着这座历经沧桑的巴洛克式建筑遗迹,我忽然意识到,这座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城市,与我即将前往的沈阳,竟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澳门——这座珠江口的明珠,与沈阳——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地理上相隔两千多公里,却在历史长河中共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我的这次从澳门回沈阳的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返乡。
澳门的历史像一本厚重的典籍,每一页都写满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漫步在澳门历史城区,葡萄牙风格的建筑与中式庙宇比邻而居,天主教教堂的钟声与佛教寺庙的香火和谐共存,这种文化包容性令人惊叹,四百多年的殖民历史非但没有消解这里的中华文化底色,反而使其在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议事亭前地的黑白波浪形地砖,仿佛在诉说着两种文明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舞,而当我走进妈阁庙,看到香客们虔诚祈福的身影,又恍若回到了任何一座中国城市的传统庙宇,澳门教会我,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开放中坚守本真。
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东北特有的干冷空气扑面而来,与澳门湿润的海风形成鲜明对比,沈阳故宫的红墙黄瓦在冬日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座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群,见证了满清文化的辉煌,有趣的是,当我走进故宫的戏台区域,导游讲解的满族传统戏曲与我在澳门看到的土生葡人话剧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本土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沈阳作为清文化的发源地,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震撼,而澳门则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两地虽风格迥异,却共同诠释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
从澳门到沈阳的归途上,我不断思考着文化认同这一命题,在澳门,年轻人既会说流利的葡萄牙语,也精通粤语和普通话;在沈阳,新一代既了解满族传统文化,也热情拥抱现代生活方式,这种多元身份的和谐共存,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缩影,我的澳门朋友阿Ken曾告诉我:"我早上喝葡式咖啡,中午吃广式点心,晚上看央视新闻,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而我的沈阳表弟小刚则一边玩着电子游戏,一边能详细讲解故宫建筑上的满文含义,两地的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何谓文化自信——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兼容并蓄的从容。
回望这次旅程,从澳门到沈阳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小时航程,却穿越了中华文化的多个维度,澳门教会我开放包容的胸襟,沈阳让我体会到文化根源的深厚,两地看似差异巨大,实则都是中华文明这棵大树上开出的不同花朵,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与理解,每一次从澳门回沈阳,或从沈阳到澳门的旅程,都是一次文化基因的重新发现与确认。
站在沈阳中街的十字路口,看着周围既有百年老字号又有国际品牌的店铺,我忽然明白,当代中国城市的活力正来自于这种文化的多元共生,澳门与沈阳,一南一北,却共同描绘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蓝图,归途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我们在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在差异中发现共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找到前行的方向,这趟旅程告诉我,无论走得多远,文化的根脉始终将我们紧密相连。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