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疫情严重吗,郑州大学疫情严重吗现在】
4
2025-08-29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不仅是一条地理界线,更是一国两制方针的空间载体与国家主权的具体体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及周边263个岛屿,总面积达1106.3平方公里,这一范围的确立,既承载着历史演变的痕迹,也彰显着国家主权的完整性与特殊性,成为理解香港地位与发展的关键坐标。
从历史维度看,香港行政区划的演变本身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部,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及离岛99年,这三重历史条约构成了香港地域的原始框架,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将上述区域整体确立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基本法》第七条,香港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央政府对香港领土的最终所有权。
在法律层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具有多层次界定。《基本法》序言明确规定"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表述确立了香港主权归属的历史合法性,具体而言,香港的陆域边界北以深圳河为界与深圳市相接,西隔珠江口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珠海市相望,东临大鹏湾与惠州市相对,海域方面,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首次明确了香港的水域范围,划定东南西三面共1651平方公里海域,这一划界不仅保障了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更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海洋权益的统筹管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界定具有显著的双重特性:既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又享有高度自治权,根据"一国两制"原则,虽然外交和防务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但香港在行政区划内部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种特殊安排使得香港的边界既是国家主权的界线,又是不同制度体系的接口,深圳湾口岸实行"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采用"三地三检"模式,这些创新安排既维护了边境管制的严肃性,又保障了区域融合的便利性。
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通过填海造地(如东大屿都会计划)、区域合作(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举措,香港的空间形态持续演进,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但始终坚持"边界线"的法律意义和政治象征性,2019年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宣布引用《基本法》第20条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家战略",这一举措既拓展了香港的发展空间,又强化了区域协同中的国家主导性。
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的稳定性与国家认同建构密切相关,通过边界标识、口岸建设、区域规划等物质性载体,居民对"一国两制"的认知得以具象化,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边境管制的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也促进了香港社会对国土观念的认同,教育领域推广国家地理知识和历史教育,使年轻一代更清晰地认识到香港在国家版图中的定位。
展望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的管理将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物理边界的通关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而法律边界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差异性仍需保持,数字时代带来的"虚拟边界"管理、海洋资源共同开发等新议题,都需要在坚持"一国"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两制"优势,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与香港特区政府的自主管理相结合,将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关键保障。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界定,本质上是对国家主权、历史现实和发展需要的综合平衡,这条界线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划分,更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空间实践,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明确的空间范围既保障了香港的高度自治,又确保了国家主权的完整统一,这正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所在,唯有在清晰的疆域认知基础上,香港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续书写东方之珠的璀璨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