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缺物资/郑州缺少物资】
4
2025-09-07
2022年深秋的一个清晨,郑州师范学院的校园异常宁静,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李教授正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对着摄像头讲授高等代数,而分布在全城上百个学生家中的屏幕上,一双双专注的眼睛正跟随着他的推导,这是郑州师范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最普通的教学场景,却折射出这所高校在特殊时期的非凡坚守。
当疫情防控成为高校治理的重大命题,郑州师范学院交出了一份兼具温度与精度的答卷,校园内,错峰就餐的地面标识如琴键般整齐排列,图书馆里“隔座就坐”的提示语温柔而坚定,宿舍楼下的体温检测点成了每日必经的驿站,这些细节背后,是一套缜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学校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责任到人,实现疫情防控无死角、全覆盖。
郑州师范学院的疫情防控远不止于物理层面的精准布防,在教务处的办公室里,一场关于“如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讨论持续了三个小时,有的老师提出,偏远地区学生网络条件不佳;有的辅导员担心家庭困难学生缺少线上学习设备,学校不仅推出了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还紧急采购了一批平板电脑,通过“无接触借阅”方式送到需要的学生手中,教育公平的理念在疫情考验下愈发熠熠生辉。
疫情防控的非常态,反而激活了师范院校的育人本质,心理学专业的师生组建了“心灵驿站”热线,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支持;文学与传媒学院发起“疫情日记”创作活动,记录这段特殊岁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将抗疫实践融入思政课堂,讲述中国制度的优势,在这些举措中,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实现了完美融合,展现了师范教育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
后勤保障系统在这场战役中默默扮演着英雄角色,食堂工作人员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对餐饮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并开发了更加便捷的带餐服务;保洁人员增加了对公共区域的清扫频率,特别是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点的消毒;校医院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付出,构筑了校园安全的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也是一堂生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课,学生们自发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门口执勤、物资分发、信息统计等工作,美术专业的学生绘制宣传海报,音乐专业的学生录制抗疫歌曲,体育学院的学生创编室内健身操,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能力,更深化了对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经过疫情考验,郑州师范学院积累了宝贵的教育应急管理经验,学校完善了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开发了更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了更加精准的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形成了更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这些成果将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发挥作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郑州师范学院的疫情防控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教育不仅在课堂中发生,更在应对挑战的全过程中绽放,当疫情过去,这些经历将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财富,见证一所高校在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也诠释了师范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永恒追求。
在未来的岁月里,当郑州师范学院的师生回首这段时光,他们记住的不仅是口罩与距离,更是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在挑战中的共同成长,以及那些在特殊时期愈发闪亮的教育之光。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