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疫情超市营业了吗/郑州疫情超市营业
45
2025-08-21
那张从济南到北京的高铁票在手心攥得发烫,仿佛一枚寻求免疫通关的符咒,疫情第三年,我——一个被户籍钉在山东却在北京求生的人,陷入了疫苗迷宫:北京构筑的免疫长城辉煌耸立,而故乡的接种点却如雾中楼台,暧昧不明,官方通告里“异地接种”四字冷静如冰,却在无数异乡人心中燃起焦灼的火焰,这哪里是单纯的医学选择,分明是一场身体归属的凄厉质询——我的臂膀,究竟属于哪一片土地?疫苗流动的壁垒,悄然化身为划分生命政治等级的隐形手术刀。
北京将疫苗资源锻造成都市现代性的勋章,每一支疫苗都闪烁着首都光环与精密治理的冷光,社区网格员的声音甜腻却不容置疑,预约平台优雅地将非户籍者引向系统边缘,这里,疫苗不啻为一种都市成员资格的凭证,是生物公民权在毛细管层面的严厉兑现,而在山东故乡,卫生院的灯光昏黄如旧,乡音裹挟着政策传达的模糊:“最好还是等回来打”、“系统怕是不通”,地域行政的鸿沟,竟比医学伦理的共识更为深邃坚硬,接种凭证沦为另一种形式的内部护照,测试着每个人与权力地理的亲密指数。
当疫苗供给被镶嵌进地方治理竞赛的齿轮中,分配正义的呼声便被湮没在数据虚荣的狂欢里,某些都市以接种率为勋章装饰政绩橱窗,无意间使疫苗从公共品蜕变为地方私产,地域间的资源护城河悄然成型,将国民切割为不同免疫特权的种姓,在政策执行者的眼中,异乡人的身体成为棘手的麻烦,是整洁统计数据中刺眼的误差项,是打破地方防疫功劳簿完美叙事的异质因子,这套隐秘的疫苗地理学,正不动声色地重绘着“我们”与“他们”的界线,将平等生命价值沉入行政便利的冰冷祭坛。
然而肉身对病毒的脆弱并不认可户籍的魔术,病毒以绝对平等的冷漠击碎所有行政虚构的壁垒,却暴露出现代治理中生命价值的分野,当山东父老询问“俺能去北京打疫苗吗”,他们叩问的不是技术可能,而是自身生命在庞大系统中的坐标与重量,这道省界间的疫苗鸿沟,如棱镜般折射出更深层的身份焦虑——在危机时刻,我究竟被谁铭记,又被谁抛弃?个体的免疫安全,竟取决于在行政图册上的一个微小坐标。
要拆解这座疫苗柏林墙,需要的不是技术补丁,而是一场伦理革命,必须斩断将医疗资源与地域绑定的致命锁链,在国民生命同一性的祭坛上重塑政策伦理,建立全国统一的预约接种平台在技术上如同儿戏,真正的挑战在于粉碎以邻为壑的治理迷梦,每一支疫苗都应烙印着“国民”而非“市民”的印记,每一个臂膀都有权获得同等的免疫尊严,山东人在故乡与北京之间疫苗选择的困境,是一面照出隐形国民分级制度的明镜。
这场疫情终将如潮水退去,但疫苗分配中暴露的生命政治难题却会长久刺痛现代社会的良知,当我们未来的子孙翻阅这段历史,或会震惊于曾经如此琐屑的行政边界,竟能凌驾于生命保存的绝对命令之上,北京与山东之间的疫苗之路,丈量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一个文明对其最脆弱成员的伦理温度,只有当任何一片土地上的疫苗都能毫无滞碍地流入需要它的臂膀,我们才能宣称,在这场与无形敌人的战争中,真正守护了生而为人的尊严——那基于生命本身,而非冰冷编号的、不容分割的尊严。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