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疫情管控昆明最新政策,甘肃省疫情规定】
4
2025-08-28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新冠肺炎等突发传染病,还有包虫病、结核病等长期困扰高原群众的疾病威胁,在这个氧气含量仅有平原地区60%的土地上,疾控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公共卫生防线,守护着360万各族群众的健康。
西藏疾控体系的发展堪称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奇迹,1951年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任何现代医疗机构,人均寿命只有35.5岁,经过70多年的发展,西藏已经建立了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截至2022年底,西藏共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2个,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其中藏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超过70%,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疾控工作者跨越地理障碍,将医疗服务送到雪域高原每一个角落的艰辛努力。
高原环境给疾病预防控制带来独特挑战,低氧、低温、强紫外线等特殊环境因素不仅影响居民健康,也增加了疾控工作的难度,包虫病作为西藏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曾经在农牧区广泛流行,自治区疾控中心通过创新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源头控制策略,建立患者数据库进行精准管理,使全区包虫病患病率从2016年的1.66%下降到2022年的0.3%,累计筛查超过400万人次,免费手术救治患者5000余例,创造了高原疾病防控的奇迹。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西藏疾控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区7市地、74个县区的传染病监测网络,这个网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考虑到西藏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后果不堪设想,疾控工作者提前制定适合高原特点的防控方案,在海拔5000多米的边境口岸建立检测点,在极寒条件下坚持样本采集和送检,创造了连续900多天无本土病例的佳绩,直到2022年8月才出现首轮本土疫情,且迅速得到控制。
西藏疾控的成就还体现在免疫规划工作的突破上,通过创新使用太阳能疫苗冷藏箱、摩托车运输队、马背接种队等方式,克服了高原交通不便的困难,使全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连续29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连续2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在海拔5000多米的仲巴县,疾控工作人员每年要行程上万公里,为分散的牧民家庭提供接种服务,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人才队伍建设是西藏疾控发展的关键,通过“组团式”援藏、省内培训、异地培养等多种方式,西藏已经建立起一支以本地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疾控队伍,日喀则疾控中心的藏族医生拉巴顿珠说:“我父亲那年因为包虫病去世,现在我能用现代医学保护同胞健康,这是我最大的骄傲。”西藏疾控系统正在推进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七大疾控实验室已具备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能力,这在世界高海拔地区极为罕见。
新时代的西藏疾控事业正在向更高目标迈进。“十四五”期间,西藏将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区县级疾控中心全覆盖,同时推进“互联网+疾控”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疾控平台,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升高原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健康基础。
西藏自治区疾控体系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雪域高原的具体实践,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疾控工作者用坚守和奉献书写着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为高原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长城,为全球高海拔地区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西藏经验”。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