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营村村主任/太原营村村长】

admin 44 2025-08-21 23:48:54

【太原营村村主任/太原营村村长】

在太原市晋源区,营村村主任张明亮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地图——用红蓝笔迹密密麻麻标注着蔬菜大棚、光伏电站、民宿集群和道路管网,这张被村民称为“振兴图”的手绘地图,记录着一个北方典型村庄的突围轨迹,五年前,营村还是集体负债90余万元的“空心村”,如今已成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00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位43岁的村主任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村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营村的困境是北方农村的缩影,2018年张明亮上任之初,面临的是人口外流、土地撂荒、产业空心的严峻现实。“全村829人,常驻人口不足300,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1500亩耕地中三分之一荒芜;村集体欠债92万元。”张明亮回忆道,“最大的困难是村民对村干部失去信任,对村庄未来失去信心。”

张明亮的破局之道从绘制“振兴图”开始,他带着村干部用三个月时间走访全村217户家庭,绘制了包含土地资源、人口结构、基础设施、产业潜力的综合地图。“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在对村庄精准认知的基础上,”张明亮说,“我们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没有发现资源的眼睛。”

产业重构成为营村新生的突破口,根据村庄资源禀赋,张明亮团队规划了“三区两带”发展格局:设施农业区、生态养殖区、乡村旅游区和两条经济作物带,2019年,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出300亩连片土地,引进农业企业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村民不仅获得土地租金,还可在大棚务工获得工资收入,62岁的村民王大爷说:“我把4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4000元,在大棚干活每天还能赚80元,比过去自己种玉米强多了。”

2021年,营村迎来转折点,村里利用荒坡地建设了500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发电收益达40余万元;利用闲置宅基地改造了12套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还创办了农产品加工厂,生产小米、杂粮等特色商品,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让营村集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搞几个项目,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张明亮探索出“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控股合作社,引进专业企业运营,农户通过土地、劳务等多种方式参与分配,2022年,营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1万元增长到2.8万元。

数字技术也为这个北方村庄注入新活力,营村建立了全省首个村级数字管理平台,村民通过手机APP可以了解村务信息、参与决策讨论、办理各项事务,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相继出现,年轻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目前已有27名青年回到营村,从事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商等行业。

村庄治理模式的创新同样关键,张明亮推行“阳光村务”,每月召开村民议事会,所有项目决策、资金使用都公开透明,村里还建立了“乡贤理事会”,邀请在外工作的营村人参与村庄建设,治理模式的变化重建了村民信任,激发了共建共享的热情。

今天的营村,宽阔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现代化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这个曾经沉寂的北方村庄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周边村庄学习的榜样。

张明亮的办公室墙上,那张“振兴图”还在不断更新标注,最近新添的是智慧农业示范园和乡村创客空间的规划。“乡村振兴是一场长征,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张明亮说,“作为村主任,我的责任就是带领村民在这片土地上绘制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

营村的变迁是中国千万个村庄转型的缩影,从传统农耕到多元业态,从人口外流到人才回流,从依赖输血到自我造血,这个太原郊区的村庄正在探索一条北方农村的振兴之路,而像张明亮这样的基层干部,正是这条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实干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上一篇:疫情北京封控时间昆明最新消息/昆明疫情封城了吗
下一篇:推荐一款“黔游贵州麻将有挂吗”详细教程辅助工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