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疫情封锁令2020年/郑州疫情封锁令2020年11月
62
2025-08-22
清晨五点半,南石家庄村还笼罩在薄雾中,村书记李建民已经走在田埂上,这是他十五年来的习惯,用脚步丈量村庄的每一寸土地,裤脚沾着晨露,手中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谁家玉米该收了、哪段灌溉渠需要清理,这位被村民称为“泥土书记”的基层干部,用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承诺。
南石家庄村曾是全县挂名的落后村,2010年李建民刚上任时,面对的是泥泞的村路、闲置的土地和村民怀疑的目光。“给我五年时间,不让村子变样,我主动辞职!”他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的承诺掷地有声,从此,这位村书记开启了一场与贫困的漫长较量。
要致富先修路,李建民第一个攻坚的就是道路硬化,资金不足,他三天两头往县里跑;施工遇到阻力,他带头拆掉自家老宅的围墙,那个夏天,他白天在工地扛水泥,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人瘦了十几斤,却换来了村里第一条水泥路,通车那天,七十多岁的王大爷拉着他的手说:“建民啊,我这把年纪还能走上这么平整的路,值了!”
产业振兴是脱贫的关键,李建民看准了村里的土壤适合种冬枣,但村民怕风险不敢尝试,他率先把自家五亩麦苗全改种枣树,还三次自费请省农科院专家来指导,第一年挂果时,枣子品相不好,他自掏腰包按市场价全部收购分给村民,南石家庄的冬枣不仅畅销全国,还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每亩收益是传统作物的三倍。
2020年疫情期间,李建民创造性地搭建“电商助农”平台,不会直播的他,硬是戴着老花镜学了半个月,第一次直播时紧张得满头大汗,却为村民卖出了三万斤滞销蔬菜,村民李大姐红着眼圈说:“书记白天守卡口,晚上帮我们卖菜,整整两个月没回过家。”
十五年来,李建民办公室的灯总是村里最晚熄灭的,墙上挂着的村庄规划图从1.0版升级到5.0版,每条线都是他带着村干部实地勘测的结果,他推动成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让每一分集体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他建立的“村民说事”制度,使矛盾调解成功率达到98%。
如今的南石家庄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现代农业园区里生机勃勃,但李建民依然保持着清晨巡村的习惯,他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村书记不是官,是千钧重担。”
在这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村庄里,这位基层书记用十五年时间诠释了“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点点滴滴的改变,书写了一部新时代的乡村奋斗史,当夕阳西下,他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眺望村庄时,那纵横交错的道路、整齐连片的温室大棚、村民脸上的笑容,都是对他十五年坚守最好的回答。
乡村振兴需要千万个这样的“泥土书记”,他们扎根大地、情系乡亲,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着不平凡的事业,南石家庄村的蝶变证明:只要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带头人,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幸福之花。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