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查明天天气/上海疫情查明
6
2025-09-17
2022年3月的春城昆明,本应是游人如织的赏花季节,翠湖公园的海鸥尚未北归,圆通山的樱花已缀满枝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以“慢生活”著称的城市进入了抗疫时间,街道上不见了往日的熙攘,却多了一群群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身影——他们是昆明的守护者,在春光与疫情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昆明疫情防控的最大挑战在于其独特的城市定位,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每年出入境旅客超过千万人次;同时作为著名旅游城市,2021年接待游客2.6亿人次,这种开放性与疫情防控要求的封闭性形成了特殊张力,市政府创新提出的“精准防控”模式,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不同于简单化的一刀切,昆明建立起“分区分类”管理机制,将全市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出现疫情时精准锁定风险区域,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在官渡区某封控小区,一个临时党支部在4小时内组建完成,社区党员王师傅告诉记者:“我们建立了楼栋长-单元长-住户三级管理体系,每天统计居民需求,配送物资上门。”这种基层治理的微创新,使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来自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指出:“昆明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社区互助文化融入现代防疫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群防群治模式。”
科技赋能成为昆明抗疫的亮眼名片,在呈贡区疫情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核酸检测数据、物资调配情况和交通卡口监控,昆明自主研发的“春城智慧防疫平台”,整合了公安、交通、医疗等23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疫情研判精准化,更令人称道的是,平台还开通了彝语、傣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服务通道,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
边境防控是昆明防疫的另一场硬仗,作为云南这个边境大省的省会,昆明承担着境外输入防控的重任,在长水机场,海关关员小张已经连续工作30个小时:“我们实行‘一班一检’制度,每架航班结束后立即进行全面消杀。”机场还创新采用“双采双检”机制,即对高风险航班旅客同时进行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采样,分别送不同机构检测,最大限度避免漏检。
疫情防控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昆明市民用自己方式参与这场战斗: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餐饮企业每天向封控区捐赠2000份餐食,大学生志愿者开发多语言防疫手册分发给外籍人士……这些点滴行动汇聚成春城特有的抗疫温度,心理学家李教授评价道:“这种全民参与感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了社会心理韧性。”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昆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4月下旬,圆通山樱花大道重新对市民开放,虽然需要预约限流,但人们脸上重现的笑容比樱花更灿烂,这场战“疫”留给昆明的不仅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更重要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从智慧平台建设到基层网格优化,从部门协同到民众参与,一套更具韧性的城市运行体系正在形成。
站在滇池畔眺望西山睡美人,春城昆明在经历疫情考验后更显从容,这座曾经见证西南联大抗战精神的城市,今天用科学、智慧和团结书写着新时代的抗疫篇章,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医学战斗,更是一次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考,昆明用它的坚韧与温度,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当海鸥再次掠过翠湖水面,当讲武堂前的梧桐树绽出新绿,人们更加懂得:平常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用心守护。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